徐旭东,男,人体解剖学教授。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济宁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主任。三十多年来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好评。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徐旭东同志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群众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十二年如一日,坚守在人体解剖学这个特殊的教学岗位上。无论任务多重,总是以积极的姿态、高昂的斗志来应对,攻坚克难。特别是在学校从日照回迁北湖校区、生命科学馆建设、临床专业认证和学校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等重要时刻,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事事想在前、做在前,严要求、做表率,竭尽全力高标准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评估专家的好评和广大师生的赞誉。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增强党性,争做合格党员;坚持不懈抓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锤炼党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立了“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微信群;运用“灯塔党建”平台,规范支部的活动及管理,加强党员学习;运用蓝墨云班课平台(APP)开设了“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党支部党建云班课”,实现了通过手机进行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功能;拓宽教育形式,走出校门访问老党员、进行红色教育等。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随时了解教研室和实验室职工的需求和困难,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安心工作。2017年,教研室一位老师因为家庭原因,生活遇到一些困难,徐旭东同志带头捐款捐物,帮助这位老师解决当前的困难;2018年教研室的王老师家庭出现困难,他带领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并充分发动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其他职工,为王老师献上一份爱心及帮助。当职工或家人生病,他总是带领教研室的老师去医院看望,帮助解决困难。正是他的热心使每一位老师都感觉生活在大家庭中的温暖,每一位老师都能安心地工作。近几年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党支部荣获济宁医学院“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党支部是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党建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和济宁医学院首批过硬支部培育单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今年获得“济宁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是个较为“特殊的岗位”,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过程中更是离不开人体标本,几乎天天要与人体标本接触。特殊的工作要经常接触福尔马林,承受着甲醛刺激性气味侵蚀,尤其前些年的教学环境更是艰苦,人体解剖学教学被戏称是“流着眼泪上课”。很多人都对解剖学教学工作敬而远之。几度春夏秋冬、寒暑交替,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师人来人往,前前后后有十几人调离、转行。而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他时刻牢记一名党员的宗旨使命,积极担当,甘于奉献,身先士卒,脏活、累活总是抢在前头,从无怨言。近几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工作量也是成倍增加,他从未因为个人原因而少上一节课。2009年学校招收康复医疗专业,需要开设《人体运动学》这门课程,由于新课程没有专业教师,他勇敢地承担了这门新课程,广泛收集讲课素材,认真备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外,他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外,还承担制作人体教学标本、课余辅导学生的工作,几乎一天要超过10多个小时在解剖学实验室内。他先后承担过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7门课程,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500余学时。
徐旭东同志业余时间还承担着医学院的遗体捐献接受工作。医学生学习所用的人体标本被尊称为“无语良师”,他们全部来自遗体捐献者,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他积极投入红十字会“关爱生命捐献”事业,为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做好服务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为关爱生命捐献事业默默工作。对于遗体捐献,许多人“讳莫如深”,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也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他常年从事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就是怀着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和敬仰的一颗心,竭尽全力做好。必须每天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无论节假日,只要有捐献电话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协调接受遗体车辆,去医院和殡仪馆接受遗体捐献者。2013年学校原党委书记于叔奎同志病逝时,尽管已是夜间很晚了,他依然亲自陪同红十字会济南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到附属医院完成了老书记捐献角膜的遗愿,然后做好遗体病理解剖和保存工作,完成了老书记把遗体捐献给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遗愿,完成这些事情后已是夜深人静了。近几年接受了四十余例遗体捐献者,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现代的医学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以躬身的行为教育和感染青年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倾心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人。他坚守三尺讲台主阵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通过QQ群和蓝墨云班课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开设蓝墨云班课的名医名言、明德致远栏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了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文教育穿插到解剖学的课堂和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做到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珍惜人体、敬畏生命。课上教学一丝不苟,课下育人永不停滞,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无语良师”的感恩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生命之光,不能忘却的纪念”“感恩追思无语良师、敬畏生命弘德善医”等活动,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进行庄严的“医学生誓言”宣誓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遗体捐献者“大爱无疆”的献身精神。这些活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生命科学馆”,缅怀学校原党委书记于叔奎同志,宣传于书记的高风亮节、共产党人崇高的、无私奉献的情怀、无偿捐献遗体给医学教育事业的博爱精神,让于书记的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迈入医学圣殿。利用周末或假期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人体结构模型、人体标本制作、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设计;周末带领学生参加市红十字会博爱周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投身公益事业的热忱。习总书记说“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深奥的人体科学知识与充满奇幻的艺术相结合,在徐旭东同志组织下,成功地举办了3届济宁医学院大学生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通过比赛既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又培育了艺术素养。这一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每年举办2次学生参观生命科学馆观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利用生命科学馆对海达知行中学、唐口闫寺小学、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等市区中小学生进行人体科学普及教育达3000余人次,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
徐旭东同志三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迎接挑战,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言。
【数据截止至2019年6月】